大学生回家过年变身“德华”,亲情与责任的传递与回归
春节过得好,家里的“德华”们功不可没。据报道,今年春节假期,“大学生德华”成了互联网上备受关注的群体。她(他)们在寒假回家后承担起了照顾哥哥或者姐姐孩子的重任,就如电视剧《父母爱情》中江德华的角色,因而被称为“大学生德华”。
同样是带孩子,影视剧中的场景这回照进了现实,只不过主角从江德华变成了过年回家的大学生们。一时之间,过年在家当“德华”,成了年轻人调侃自己寒假生活的流行梗。不少人在社交媒体吐槽“德华带娃”的苦和累,发出德华式的抱怨:“累死俺算了!”
当然,大学生们的自嘲不无夸张。现代家庭,一般也就生一至两个娃,不可能像德华那样要带5个孩子。故而“德华”的累不是一比一还原的家庭状况,而是诉说带娃的一种精神状态——只要回家帮哥哥或姐姐带孩子,都是憔悴又无奈的“德华”。
一般而言,中国的传统家庭,父母往往与子女居住在一起。而已婚的子女有了孩子,家中长辈会帮忙照顾下一代。虽说当代家庭父母与子女多数会分开居住,但子女仍然会将孩子放在父母家中照看。而放假回家的姑姑或是小姨,由于时间允许,基于其所受教育和体能,无疑是替代老一辈,帮忙照顾哥哥或姐姐孩子的更优人选,从而成为家庭育儿的新力量。
从报道来看,大部分的“德华”并不是白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。即便不是直接付费,哥哥姐姐也愿意给予价值更高的回馈。何况弟弟妹妹们在带孩子学习、玩耍的过程中,还有一份亲情的加持,大家相处起来格外温暖和放心。孩子们需要“大学生德华”,当代家庭也需要“德华”们分担一部分的家庭责任。
从被成年人照顾的孩子,到照顾孩子的成年人,“大学生德华”逐渐适应自己在侄甥们面前的长辈身份,成长为一个独立的、有所担当的大人。他们通过陪伴和照顾孩子们,拉近了与家人、亲戚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。他们认同“德华”形象,参与家庭分工,用“德华”带娃的调侃方式,表达着对家庭身份的归属,实际上也对家庭责任和亲情义务,作出了积极回应,他们对家庭的真情实感,借助“德华”生动地表达了出来。
总之,大学生群体主动参与家庭育儿,从理解“德华”到成为“德华”,这种全新的家庭互动模式,呈现出亲情双向奔赴、情感正面回馈的价值实践。期待更多“德华”在家庭中绽放,传递亲情和责任,为生活带来更多温暖和快乐。
发表评论